医疗服务

【健康科普】小揿针 大用途——昆医大附二院中医科开展中医疼痛揿针护理效果好

发布日期:2022-04-15    浏览量:4194

近日,为减轻肛肠术后患者的疼痛,昆医大附二院中医科在对肛肠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开展揿针治疗,患者体验较好,效果良好。

中医科护理人员在进行揿针护理中,操作者选定相应腧穴,拇指按压穴位,询问患者是否有酸麻胀痛“得气”感觉,然后应用75%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干燥后用血管钳夹取揿针,将针尖对准选定穴位,轻轻刺入,并用拇指指腹按压1-2分钟。留针期间,叮嘱患者每隔4小时左右手指按压埋针处1-2分钟,连续治疗3天。术后患者在使用揿针后,明显感觉术区疼痛减轻,能够促进术后早期康复,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获得患者一致好评。

科普时间

揿针,又称为揿针型皮内针,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揿:用手按,顾名思义揿针就是用手按针,这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皮内针:是将针具固定于腧穴皮内或皮下,并留针较长时间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

皮内针其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唐宋,成熟于元明,新生于中华。最早中国的医学家承淡安先生仿制了皮内针,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使用更加简便的揿针。

中医·理论基础

在中医经络学说中,皮部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腧穴一样,皮部可以反映经络的疾病状态,反之通过刺激皮部也可以调理经络、治疗疾病。人体的卫气就主要在皮肤、分肉之间,有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故浅刺皮部可以调节卫气,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

西医·理论基础

皮肤是人体的第三个大脑,拥有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皮内针刺入皮肤后,一方面可直接刺激神经末梢,神经兴奋沿着神经通路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大脑,激活神经系统调节,通过一些信号因子,进而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其调整和治疗的作用。另一方面皮内针长久的留针产生持续的刺激,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传导整合后,发挥对靶器官的作用,产生皮内针针刺效应。

揿针·治疗疾病

揿针适用于中医针灸的各种疾病治疗,尤其用于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胃部疼痛、腹痛、头痛等各种痛症病证能起到良好效果,还适用于面瘫、面肌痉挛、咳嗽、胸闷、气急、呃逆、近视、尿频尿急、失眠、便秘、美容、减肥、妇科功能性失调等疾病治疗。

揿针·治疗优势

1、安全方便,与普通针刺比,揿针短小,几乎无弯针、滞针、断针等不良事件发生,只及皮下不达到深层,不会伤及血管、神经、脏腑等,且少有刺痛感,留针期间,不影响运动,更易被患者接受。

2、操作简单,只需找准穴位,贴入皮下即可,不需再行针刺手法,寻找针感等,节省时间。

3、作用持久,揿针可长时间留针,不断产生微弱刺激,调节经络气血平衡,激发人体正气。

4、起效迅速,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揿针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且起效迅速,可达针到痛减之效。

 

文图:中医科 朱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