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妇科内镜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强化妇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妇科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以及《云南省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中心关于2021年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医评函〔2021〕8号)文件要求,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现面向全省招收2025年第四批次妇科限制类医疗技术(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学员。
一、基地特色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成立于1963年,是云南省重点专科、云南省妇科疑难危重症诊治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药物临床实验基地、云南省宫颈阴道疾病研究中心、云南省妇产科学继续教育基地。妇科经过60多年的开拓与发展,在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以妇科肿瘤及微创治疗、妇科内分泌、宫腔内疾病、盆腔疾病、宫颈及下生殖道疾病等亚专科为中心的临床、科研、教学综合体系。医疗技术实力雄厚、临床服务能力突出、教学成绩斐然、影响力和口碑优良的学科。妇科每年收治大量妇科疑难危重症疾病患者,年门诊患者近十万人次,住院患者近3000人次,开展微创腹腔镜、宫腔镜二十余年,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手术约占85%,收治患者辐射周边国家及地区有较大影响力。
妇科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队伍,共有医护人员36人(医生19人),正高6名,副高3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承担本科、硕士、博士的在校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每年招收、培养博士、硕士若干。
二、招生计划
三、培训学员资格要求
(一)二级以上公立或民营医院(含县级)医院、大型厂矿职工医院或部队团以上医疗机构执业医师;
(二)经过注册的执业医师,其注册类别和执业范围须与所申请培训技术要求的专业一致;
(三)符合《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版)》(附件1),具有中职及以上资格者可申报三级培训;
(四)怀孕、哺乳期、有传染病等影响培训学习效果及考核的医师不予接收。
四、培训报名及报到
(一)报名
1.招生计划简章发布后学员与各培训基地联系人联系,征得同意后,登录“云南医评”微信公众号,依次点击“中心业务”→“培训工作”→“培训报名”→“培训基地”(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线上报名流程。
2.报名成功后填写《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限制类技术培训申请》(附件2),经原单位医务科/处同意并盖章。
(二)报到
学员准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复印件,2025年10月9—11日,先到培训科室报到(7号楼11楼妇科),培训科室负责人(张琴 13759503979)审核相关材料,并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限制类技术培训申请》上签字盖科章,学员携带上述材料至医务部(8号楼2楼201办公室)进行备案登记,领取胸牌。
五、培训内容
(一)培训形式
理论基础、实践操作、结业考核等。
(二)学习期限
根据妇科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版)要求确定,三级培训时间为3个月。
(三)费用
限制类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为免费,产生的交通费及住宿费用由派出单位承担。
六、证书授予
经规范化培训合格者,登录“云南医评”微信公众号,依次点击“中心业务”→“培训工作”→“培训电子证书”获取电子版《云南省限制类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该证书作为医师申请个人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的重要依据。
七、注意事项
(一)若学员同时需要取得进修结业证明或证书,除按照上述流程进行限制类技术报名和报到外,还需按照《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医师报到流程》(昆医大附二院官网)办理进修手续;若学员只进行限制类技术培训,没有办理进修手续,则不予办理进修结业证明或证书。
(二)若学员在进修期间拟进行限制类技术培训,请各基地负责人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限制类技术培训申请》上签字盖章后(原单位无需盖章),携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到医务部(8号楼2楼201办公室)进行备案登记。
(三)若本院医师在本院进行限制类技术培训,只需填写《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限制类技术培训申请》,科室主任签字盖科章,再由基地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医务部备案。
(四)在培训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基地学员管理要求及相关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劳动纪律,若有请假需求,必须提前向培训科室负责人进行报备,并获得批准。
(五)在培训期间遇到任何安全问题需及时向医务部、保卫部进行联系、备案。
(六)未尽事宜请联系医务部。
八、联系方式
医务部:
陶敏 0871-63402252;
保卫部:
0871-63402210。
附件1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pdf
附件2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限制类技术培训申请表.pdf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限制类内镜诊疗技术委员会
202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