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时令节气与健康 | 夏至:顺应天时,养阳护阴

发布日期:2025-06-23    浏览量:769

一、节气的由来及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今年的6月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就是夏至。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对于北半球来说,这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有些地方夏至日的白昼可达15小时左右。

17506411045336.png

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凉面可以降火开胃。部分地区有夏至称重的习俗,认为可以预防疾病。

二、该节气养生的注意事项

夏至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中医认为此时“阳气外发,伏阴在内”,人体容易出现阴阳失衡。

1.夏至饮食宜清淡:要多吃苦味、酸味食物,如苦瓜、苦菜、柠檬等,少吃油腻。夏至天热,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新鲜,积极避免腹泻等肠道疾病。

2.要记得适当午休:利用午间小憩,补充精力。午间小憩30分钟(“子午觉”养心阴)。

3.补充水分不可少:夏季出汗多,要及时补水,但不宜过量饮用冰镇饮料(损伤脾阳,易致“阴暑”)。

4.做好防晒和防暑:避免正午时分长时间暴晒,外出做好防晒措施。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直吹“大椎穴”(第七颈椎下);出汗后及时擦干,忌立即冲冷水澡;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防“阴暑”。

三、中医治疗有方

1. 不同体质调护:阳虚体质

•晨起含服2片醋泡姜;

•艾灸关元穴(脐下3寸)。

17506411498260.png

阴虚体质

•饮用西洋参麦冬茶(各3g泡水);

•避免正午外出,避免中暑。

痰湿体质

•煮陈皮薏米(各10g)水代茶饮;

•增加快走等部分有氧运动。

2.简易养生法推荐:

•晨起梳头100次(刺激头部经络,升发阳气);

•傍晚散步时可用双手轮替左右拍打“心包经”(沿手臂内侧中线轻拍)各10分钟;

•睡前用温水(水温不宜过烫)泡脚15分钟(加艾叶20g效果更佳)。

3.中医情志调节:静心养神,中医认为“暑易入心”,夏至时节需特别注意: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减少心火亢盛);

•可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

•多听古典舒缓音乐(如古琴曲《流水》等);

•熏燃艾草或佩戴佩兰香囊安神。

4.中医特色提醒:中医特色“三伏贴”将在夏至后开始预备贴,中医讲究“冬病夏治”,特别是冬季易发的哮喘、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整。这个夏天,让我们用中医智慧健康度过!

四、科普专家简介

17506411791937.png

武凯良,昆明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擅长:中医内科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脾胃消化系统、妇科、失眠等。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五、审稿专家简介

17506412376520.png

夏秀宏,主任医师,现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肛肠常见病,肛周脓肿、肛裂等肛门疾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脂溢性皮炎、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17506412849354.jpg

朱雪玲,副主任护师,现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护士长。担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护理学会第十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委员外科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7年,擅长急危重症护理、中医护理。出诊时间:周三全天。

 

文图:中医科